崇寧重寶免費鑒定出手
崇寧重寶,中國古錢幣之一。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(公元1102年~1106年)。 面文“崇寧重寶”隸書對讀,古樸方正,多為光背,少數(shù)背有星、月、十字等。
崇寧重寶是北宋末年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,也是北宋錢幣中版別最多的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崇寧重寶的版別大概在300多種,每年都有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被行家或藏友發(fā)現(xiàn)。
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合在一起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。
北宋徽宗趙佶于崇寧二年(公元1103年),為解困開始鑄造崇寧通寶和崇寧重寶折十對錢,崇寧五年(公元1106年)停鑄。短短四年,崇寧大錢鑄量巨大,造成北宋晚期經(jīng)濟(jì)陷于混亂,百姓和商家均不愿接受崇寧大錢,最后,崇寧大錢由當(dāng)十降至當(dāng)二使用。
崇寧重寶系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(公元1102年~1106年),幣質(zhì)有銅、鐵、銀。 崇寧重寶為隸書銅、鐵大錢,制作多亦精好,存世較多。另有崇寧通寶錢文為徽宗御書瘦金體,鐵劃銀鉤,深具骨秀格清之氣韻,書法超妙絕倫,堪稱幣文楷書之顛峰。世人評此為“宋代第一泉”,與新莽并稱中國錢發(fā)
“二圣”,崇寧通寶版式多變,尚有鐵錢。
崇寧重寶錢文隸書,古樸方正,嚴(yán)謹(jǐn)莊重,法度固定。有人認(rèn)為,崇寧重寶錢文也是徽宗所書,但史無定論。重寶版別幾百種,面背記號多,有花穿、決文、面星、背星月紋等,常能見到。 [1]
公元1100年1月,北宋皇帝哲宗病故,由其弟趙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,為宋徽宗?;兆凇靶陨鯔C巧,優(yōu)于技藝”,終日沉迷于書法繪畫,不理朝綱。他在位25年,先后鑄造了圣宋通寶、崇寧通寶(重寶)、大觀通寶、政和通寶(重寶)、重和通寶、宣和通寶(元寶)等6種錢幣,其中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的錢文是徽宗御筆親書的瘦金體。令人叫絕的是折十型瘦金書體的崇寧通寶,青銅精制,文字骨秀格清,令人愛不釋手。。
古董和藝術(shù)品
貴州大方崇寧重寶在哪家公司交易